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朱以撒《问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以撒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3-14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问道
朱以撒
①朋友回了一趟老家,是自己驾车走的,途中穿过好几个省。在经过一些城市时,她停下来从容地玩了几天,然后准确地把车停在自己家门口的那块空地上。几个月后她又驾车尝试从另一个方向走,因为有两个古镇吸引了她。住在古镇的民宿里,在老戏台前坐定,听那咿咿呀呀不知唱着什么的地方戏,几天后又安然地回到她的城市。我觉得很惊奇,她在如此遥远和陌生的路途中能够如矢中的,显然是被准确地引导了。
②世上路径千万,问道成了生活中向外祈求的一个举动,特别是到了岔路口——三岔路口,四岔路口,凭感觉判断哪一条岔路通往目的地,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问道——老人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路在嘴上。”问道说明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迷路,只好向他人请教,哪怕是一个孩童。如我这般吝啬口舌的人,往往因不愿谦卑地问道而身陷迷途。其实,只要肯开口,配合不安的神色,大部分人还是乐于告知的。如果不愿开口,自己寻寻觅觅,那就看运气了。常常因为场面生疏,缺乏借鉴的标志,心事慌乱,一脚深一脚浅,只往热闹处走,至少,使安全感获得一些提升。手机导航出现时,教我问道的老人都已过世,问道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一,不问道,何以行?
③我的长辈们在一个邮票大的故乡生活都必须如此。故乡当时很简单,道路无多,高楼无多,只是巷子特别多,巷子的围墙高筑使人看不清世界,看到的天际也只是窄窄一条。行于大道,敞亮开阔,得到准确引导的可能性也更大。从在小小的故乡迷路,到千里万里疾驰准确无误,只能说,世道变了,迷路的体验也就成了令人回味的往事。更多的时候,迷路成了一种隐喻,它多指精神生活上出了问题。自我启蒙显然是不易的,需要有人或者组织来驱散他眼前的阴翳,连同内在的疾患,这样才有可能渐渐回归正常。此时,问道是为了摆脱困境寻找出路,这是比行走时迷路更为复杂的情况。
④有时在一个纵横有序的街市上走,会觉得这个城市的设计过于直白,缺少了一些婉约,从而韵味无多。在一些很有韵味的小城,或是老镇,都有把道途婉约延展的追求。祝家庄就是精心谋求的格局,庄上人家长久以来接受了一个鲜明的引领,见到白杨树才可转弯,得以走出庄子,进入外部空间。那些在祝家庄里狼奔豕突又回到原点的人,正是心中少了一棵挺拔的白杨树,因此内心要折腾一番。后来,每一个人都在夕阳衔山的时刻走出来了。设计者显然降低了道途的复杂性,考量过行者的智商与耐性,让他们既感受到了难度又有能力解决,不免要对自己的表现表示满意。如果太复杂,没有几个人能出得来,来的人必然稀少,只有让人们都在暮色合拢前完成探魅之旅,才算成功。在一个古镇里我遭遇了如上所述的“迷路”,以此作为旅途上的一个乐趣。
⑤这让我想起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听不少人说博尔赫斯的作品就是迷宫意识构成的,不让读者一眼洞穿。先是作家意识里有一个迷宫,然后才形成笔下那个迷幻的世界。如果读者不与作者共频,旬月苦读也弄不清迷宫何为。有的人说看懂了,还不断引用,实际上根本没读懂,附和而已。没看懂是真实的,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可羞愧的——有的文章一览无余,反倒无趣;有的则难以立知,引人入胜。千万不要以为一个人略尽心力就可以进入迷宫中心,然后挥挥手轻松地出来。那样反而有违艺文之道。
⑥和人交谈,对方的专业离我太远了。我问了许多问题,他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看得出我这些问题粗浅之至。可我还是听不太懂。专业就是这样,无比地专,专到同行者无多。有人说专业之道都是相通的——这纯粹是鹦鹉学舌,具体到细微的理,却是各有各的专。我遇到的是一位密码专家,自从看了麦家的《暗算》之后,我对密码的兴趣大大提升了。可是他该怎么和我解释呢?按《暗算》里黄依依的说法:“密码就是用数学制造出来的陷阱,玩的全是数学的游戏。所有的密码都可以演变成一道或几道超难的数学题。”这也太深奥了,密码使没有高等数学基础的人如听天书。密码专家最后说:“既然有人能设置密码,也就有人能破译密码。还是你们作家的作品奇妙,它是演算不出来的。”
⑦只能说,每一条专业之道都是独一无二的,“跨界”难以畅行。
⑧在这个城市,秋意总是突然就来了。走到这个节点的人们有了叩问自我的机会——一年的时日过去三分之二,似乎可以窥见道途的终端了。此时安然坐在书斋,想着自己喜好的艺文之道又推进了几许——一些道理弄明白了,更多的疑问又出现了。像我这样不会使用现代方式查找资料的人,只好用传统的老办法,一本接一本地翻书,试图找出藏匿其中的真知。眼力心力费了不少,大海里的宝贝却捕捉无多。但我已经习惯了纸本散发出来的气味——南方潮润,一本藏了十年的书和一本藏了五十年的书,它们指向不同的审美,散发出的气味也是有区别的。在翻开的时候,那些不同的排版、字号,使人看到了过去的时光。有时我也请学生查一点资料,很快他们就发送过来了,这让我不费气力。更多的时日我还是乐意自己一本本翻,眼力行于字里行间,如行于昏暗隧道,忽然,前方有了光亮。在有所获得之余,我还会顺便看看前言,看看后记,四时异景,一时尽出眼前。
⑨一条道走惯了,如使一柄惯用的兵器,也就守之以一,使之娴熟,艺文之道大抵同此。有人认真地对我说,如我这般情性的人,完全可以再辟新径。我听罢只是笑笑。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需要有人或者组织来驱散他眼前的阴翳  阴翳:忧愁苦痛
B.都有把道途婉约延展的追求  婉约:简约精致
C.那些在祝家庄里狼奔豕突又回到原点的人  狼奔豕突:成群的人乱冲乱撞
D.这纯粹是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简单重复他人观点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友驾车外出,路途遥远陌生还是能回到家。作者借此引出“问道”话题。
B.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问道,因为路径多,往往有岔路,而个人才能又有限。
C.作者认为博尔赫斯作品如迷宫晦涩无趣,读者旬月苦读也不见得能读懂。
D.作者用“昏暗”与“光亮”对比,凸显自己翻阅书籍获得真知后畅快的心情。
20.文章第④段写作者在祝家庄旅行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21.文中所述“艺文之道”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8.B婉约,本意是“委婉含蓄”,此处用来形容道途,是指曲折蜿蜒,令人不会一眼看穿其格局。
19.C“作者认为博尔赫斯作品如迷宫晦涩无趣”错误,原文说“听不少人说博尔赫斯的作品就是迷宫意识构成的,不让读者一眼洞穿。先是作家意识里有一个迷宫,然后才形成笔下那个迷幻的世界。如果读者不与作者共频,旬月苦读也弄不清迷宫何为……有的文章一览无余,反倒无趣;有的则难以立知,引人入胜”,可见,作者并没有认为他的作品“晦涩无趣”,而是“不少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文章一览无余反倒无趣,博尔赫斯的作品显然并非如此。
20.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关于“迷路”“问道”的现实,领起下文关于掌握艺文之道的论述,把文章论题从现实中的“道路”延伸到心灵、精神、文艺等道路,升华主题。
②内容上起到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用祝家庄的“迷宫”来象征文艺作品的“迷宫”格局,用“白杨树”象征找到艺文之道正确路径的方法。
③手法上以人们熟悉的古典名著场景举例,能提高作品趣味性,引发读者思考。
21.①艺文之道要追求明白道理,并提出新的疑问,常问常新;②艺文之道要懂得领略文艺道路上的种种风光,不急于寻找答案,而在悠然徜徉于文艺时,道理自现;③艺文之道还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使自己娴熟掌握技巧,不必试图另辟蹊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朱以撒《清风沉醉》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苍茫中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等待清洁》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天外之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低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古寺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烟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在风中长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洗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新年信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脆弱》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渐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