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韶关市翁源县万豪英文中学 谢振富
2006年5月10日至12日,由韶关市教育局和韶关市中语学会主办的全市中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在仁化县二中举行。我有幸作为翁源县的唯一参赛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同时也观摩了其他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感觉受益匪浅,。由于参赛老师都是从各县区选拔的最优秀的教师,因此在竞赛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课例,这些课例大都具有如下特征: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具体;适合学生的心智和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得当;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大都比较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与推崇,但同时,我也对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参赛课例无一例外全都用上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确,多媒体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情趣和注意力,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还有它的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到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多媒体教学,确实使很多未曾深涉多媒体教学的老师眼前一亮,甚至觉得“这才是现代化的语文教学”。
果真如此吗?本人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也观摩了不少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实际上现在许多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再配上音乐、动画等元素。往往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后,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特别是有些刚接触多媒体教学的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甚至以屏幕代替黑板,以画面代替实物,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果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师也手忙脚乱。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非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变成了“满堂灌电”,语文教师俨然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
多媒体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地位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更不是代替手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经过了一代乃至几代教育家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语文精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多内涵丰富,风格鲜明,文化底蕴丰厚,深深吸引我们的往往就是他的那种使人回味,浮想联翩的意境美。如唐诗宋词,课文中选取的每一篇,其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岂能通过几幅图画或几行文字就可以让学生得到体会。相反,这些声光图像的展示往往还会束缚和禁锢老师与学生的想象及拓展,使思维局限于课件展示的图画中。有的老师讲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就播放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讲李煜的《虞美人》就会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讲李商隐的《无题》,则一定配合徐小凤的《别亦难》,单独听这些歌,都是一些好听的歌,但它们与原诗的意境相去甚远,对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品尝诗文的“真味”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没有必要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语文教学资深专家、翁源县科教局教研室黄石钦主任在这次赛后点评时指出:我们的语文课没有必要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完美,而忽视了教学效果。
还有的多媒体课表现为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由于课件都是课前制作好了的,教学环节及教学思路已固定在课件上,教师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改变教学环节或增删教学内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围绕着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很难灵活的处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使课堂缺乏了最为精彩的临场发挥,把引导学生认知文本变成了引诱学生认可课件。如有位老师在上《孔乙己》,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电影《孔乙己》的片断,让学生直观感受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然后问学生“你认为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邻居们缺乏同情心,见死不救,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有的说是孔乙己好吃懒做造成的,……由于上课老师的课件上已准备了答案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可问了好些学生都说不沾边,这位老师就只能想尽办法“牵”着学生围绕自己的课件转,等到教师终于展示问题的答案时,学生已经深感疲惫,提不起兴趣,教学自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像这样,以课件为中心,学生的思维就成了多媒体的牺牲品。
多媒体教学也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的过程,多媒体仅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不能让它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组织地位。课件的制作除了追求直观和声动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发展,要适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多媒体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不相符合时,应果断地调节教学环节,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韶关市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罗金清老师在赛后总结会上也告诫我们语文老师在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时要做到“誓要两立”:一是立足自己,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的钻研,对文本要有自己的见解;二是立足文本,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切不可舍本逐末,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看来,多媒体就像一副精美的画框,有了它,会令一幅画锦上添花,没有它,画依然要是一幅画。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实践中已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但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必须要找准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的体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