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逢入京使》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4-2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遥想公元757年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能让我们想起上学期所学哪首诗歌的两句诗呢?这让我们回想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这首诗里,“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逢入京使》,一同再次轻叩诗人岑参独特的心扉。

二、诵读,读出节奏感。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诗歌,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 

师:字正腔圆,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要有节奏感点。提示: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按二二三节奏来读,请同学们划下这首诗的节奏,并且试着再读一读。 (生朗诵)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屏显) 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学习小组内交流自自不懂的地方,如还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自学中有哪些疑问? 生问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知道吗? 生2回答,师评价并明确。 

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 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师:讲得很好,表达非常流畅。 

三、品析诗句

1.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谁来说说标题的意思? 

生: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品读诗句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作者写这首诗时身在何处?心在何方?你从哪句诗中看出的? 

生:身在奔赴边塞的路上,而心在故园长安。从“故园东望路漫漫”可以看出。 

师: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点明家园的方向)。此时作者在向哪个方向出发?(西行) 

师:离开家乡远吗?(很远)哪个词看出来的?(漫漫)所以得出:故园东望路漫漫。 

师:这首诗短短的四句,却绘出了一幅离别之画。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句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生:双袖龙钟泪不干。 

师: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这句诗的?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师: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作者走马西行,虽报效国家,但离家之遥远,思念长安老家,思念自己的妻子,回首望故乡,是眼泪汪汪啊。 

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生读) 

师:当作者伤心难过的时候,途中遇见了一个入京的故人,正向自己的家乡长安赶去,于是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正好在长安,正好托故人报平安。 

师: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有人认为后两句诗更有味,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生:后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 ,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师: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这两诗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一个柔情的岑参,还是一个豪情的岑参。  

四、想象画面,感悟意境与诗心。 

(屏显) 

发挥想象,任选两句诗描述其展现的画面,可添加诗人的神态、动作、心理以及相关环境的一些细节。 (生交流习作) 

示例:边塞的天空格外高远,一轮秋月在云中时隐时现。天苍苍,野茫茫,在这荒原上信马游缰,打发夜晚寂寞无聊的时光。目光追逐着那朗朗圆月,我不禁想起离开家乡许多时日了。天遥地远,音信杳无,我的双亲妻儿还好吗?他们得不到我的消息该会怎样寝食不安?借着月色,眺望东边,一条羊肠小路蜿蜒而去,一直消失在远远的天际。在梦中我多少次沿着这条路回到家乡。踏上乡土,听着乡音,感受乡情,我悲喜交加。梦醒时分,我已泪流满面。而今天举头望明月,低头看归途,我不禁又潸然泪下。用袖子一遍遍擦拭着双眼,可是泪水如泉喷涌,越擦越多。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见一个人策马过来。走到眼前,他勒住缰绳。我定睛一看,是一位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他告诉我他因公回京,要路过我的家乡。我惊喜不已,终于可以捎信回家,报个平安。但仓促之间,没有纸笔,无法书信。朋友又告诉我皇上急见,要日夜兼程,不容我回去坐下尽情倾诉。我双拳一抱,深施一礼,说:“朋友,麻烦你给家中老小带个口信,告诉他们我一切安好。拜托了。”我取下临别时妻子送我的一方手帕,交给朋友,再次深鞠一躬。朋友回礼,扬鞭驱马消失在滚滚烟尘中。  

师:同学们的描述非常生动,想像力也非常丰富。诗言志,诗传情,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更让我们了解了诗人的心声,更能明白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现在结合背景介绍,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屏显作者简介)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生: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园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五、拓展,延伸诗歌意蕴。 

师:诗人岑参曾两次远赴边塞,有六年的边塞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丰富了他诗歌创作的内容,也让边塞诗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色彩。你能说出几句边塞诗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大家说得不错,读了这些诗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感受到爱国情怀,感受到豪迈的情怀。 生:在凄凉(悲壮)中,我却热血沸腾。 

师:边塞诗是以书写战争为主题,歌咏塞外风光,表现将士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也反映战争的残酷及征夫的思乡之情,作品大多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师:今天,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一个柔情的岑参,还是一个豪情的岑参。尽管穿越了千年,依然感动着我们。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边塞的气象。现在,让我们全体诵读这诗,再次走近诗人,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逢入京使》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ppt课件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逢入京使》教案3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
《逢入京使》(对话版)ppt课件
《逢入京使》理解性默写练习
《逢入京使》ppt课件(12页)
《逢入京使》ppt课件(17页)
《逢入京使》练习题ppt课件(17页)
《逢入京使》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逢入京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逢入京使》练习题
古诗两首《逢入京使》《滁州西涧》学案
《逢入京使》ppt课件3
《逢入京使》ppt课件2
岑参《逢入京使》赏析
《使至塞上》《逢入京使》ppt课件
《逢入京使》ppt课件1
岑参《逢入京使》诗歌鉴赏
岑参《逢入京使》mp3音频朗读
《逢入京使》教案1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鉴赏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