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信》学案5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7-16 |
四 给女儿的信(学案) 苏霍姆林斯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感受书信语言亲切朴实的特点,掌握书信的格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用美丽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女儿的爱,理解爱情的社会意义和应有的责任,感悟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学法指导 朗读、复述、探究。 一、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问题探究 1. 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深入研讨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五、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六、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