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灰椋鸟》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板书:归林)
  二、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归林时(板书时),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2、指名读,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壮观)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种壮观的呢?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并指导朗读。
    (3)同学们亲眼看到过这种场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壮观的场面吧。播放录像,谈谈感受。
    (4)多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场面的壮观。(齐读)
   3、这是作者所看到的,她还听到什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那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4、出示句段,指名读。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这是一个长句子,看一看,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知道它叫什么吗?(分号)体会分号的用法。从这句话中的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并列的关系?
    (2)男女生对读。
    (3)鸟儿们边飞边鸣,但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好像在互相倾诉,在呼唤、在应和。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你会如何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学生想象说话,同桌练习——指名说)
    (4)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让我们感觉十分壮观,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壮观吗?(板书:温馨)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读出温馨!
  三、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灰椋鸟们大都归林了,此时林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吧!(板书:后)
   2、指点学法
     读:默读课文第五小节
     写: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钢笔抄写在田字格上。
     思:边读边思,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3、讨论、交流。(实物投影仪投出句子→指名读→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补充)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原来作者认为灰椋鸟有什么好看的?怎么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想一想。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你认为还能像什么声音?(似春雷滚动,如礼炮轰鸣……)老师也来写一个比喻句:似机器轰隆隆响,你觉得好不好?
     (2)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鸟儿们叫得又这么欢,的确就像是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的天堂。一齐读读这句话。
     (3)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4、归林后又是怎样一幅画面?作者感觉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板书:喧闹热烈)
   5、作者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些什么?
   6、这样的场面把你感染了吗?来,把我们的欢呼,把我们的赞叹,放到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作者由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在林中嬉戏的热闹还想到了什么?
     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填空:没有——----—--,没有------—--------,就没有——————。
     改成:有了————,有了————,才有————。
   2、理解人、林、鸟之间的关系
    (1)是啊,同学们,人造了林场,为鸟儿提供了生活的家园。那么,你们知道吗,其实,灰椋鸟对树林、对人类也做出了它自己的贡献呢,谁来读读这段话。(补充有关灰椋鸟的资料)
    (2)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3)的确,人造了林场对鸟儿是件好事,而灰椋鸟呢,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林场变得更加繁茂,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正如作者所说的,鸟是人类的朋友。正因为有了千姿百态的鸟儿的作伴,我们人类才不再寂寞,这大自然也变得丰富多彩。在以往的语文课文中,我们也学习了不少与鸟有关的课文,老师今天根据这些课文写了一首小诗,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珍爱鸟儿,这个我们人类的朋友。
      鸟儿,我们的朋友,
      你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你们,让青海湖的“海西皮”闻名中外;
      雪儿,使我养伤的日子不再寂寞;
      燕子,让春光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灰椋鸟,使我们的林场更加繁茂……
      鸟儿,我们的朋友,
      你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迪:
      小鹰,让我们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云雀,使我们知道了植树造林的重要;
      天鹅,让我们看到了勇敢团结的力量;
      珍珠鸟,使我们懂得了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灰椋鸟》这篇课文,领略到灰椋鸟归林时的气势之美、温馨之美,归林后姿态之美、活力之美,更感悟到人、林、鸟之间的和谐之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美好的画面,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3、5自然段。
   2、设计几句爱鸟护鸟的公益用语,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25 灰椋鸟

                     时  壮观  温馨
                归林
                     后  喧闹  热烈

                     人  林   鸟

  【教后反思】
  1、教学设计要基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阅读了不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不少的设计中有这样的环节:介绍作者徐秀娟,播放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以烘托气氛(其实这首歌的情感挺忧伤的)。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灰椋鸟归林是壮观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及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因此,在设计时,我着重抓住课文的四五两节,引导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之美、温馨之美,归林后的姿态之美、活力之美,进而领悟人、林、鸟之间的和谐之美,特别是我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与鸟有关的课文写的一首小诗,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轻快、欢乐的气氛。至于对作者的介绍可放在第一课时。
  2、语文课堂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回归到对文本语言的体会、品味。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语文教师要坚守母语教学阵地,指导学生认识母语的特征与作用,体会它的丰厚的文化内蕴,培养他们对母语的感情。”唯有如此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灰椋鸟》一文时,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如读4自然段后,学生感受到场面非常壮观,因为鸟多。此时我追问道:鸟多,但文中没有一个“多”字。你从哪里读出了多?生答后,又出示:整群整群、一批一批、巨大、浩浩荡荡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并让孩子知道叠词有增强语意的功能。再让学生观看鸟儿归林的画面并展开想象。这一环节从语言的整体感知入手回到重点词语的体会,再由语言生成想象。走了“从语言到内容又由内容到语言”的两个来回,弄清写什么又懂得怎样写。同时也是对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感悟。再如:学完灰椋鸟的叫声后,我问:作者是怎样来写声音的?(打比方)写出了什么?(声音大)老师来写一个比喻句:似机器轰隆隆响。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比喻的恰到好处。然后将文本的语言按诗的形式出现: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一环节是对语言想象力和语言韵律美的感悟。
  3、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去找出有关表现场面壮观的词语并说出理由。第五自然段,我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几点不足:
  (1)从整堂课的设计来看,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扶的较多,放的还嫌少。
  (2)教学语言还要进一步锤炼,尤其是对学生回答、朗读、写字等的适时、有效、有个性的评价。
  (3)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更多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灰椋鸟》课文原文阅读
《灰椋鸟》flash课件1
《灰椋鸟》同步练习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说课稿
《灰椋鸟》课堂实录
《灰椋鸟》教学实录
《灰椋鸟》ppt课件3
《灰椋鸟》ppt课件2
《灰椋鸟》ppt课件1
《灰椋鸟》教学设计4
《灰椋鸟》教案3
《灰椋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