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复习:新闻阅读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09


新闻阅读学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
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
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近年高考广东卷、山东卷、宁夏卷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和趋势:(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的基本题型;(2)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探究文本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自学指导】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二)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三)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一)消息
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2.基本特征。(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 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1)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 :何时 、何地、何人 、何事、何故 、如何。
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4)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5)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二)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5)议论色彩较浓。
一般通讯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2.事件通讯。即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事件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3.工作通讯。即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用以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
(三)访谈
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它以记录、传达被采访对象的观点、言论为主,既可以使用问答实录的形式,也可使用被采访者自述的形式,比较灵活。而访谈札记、访谈随笔、访谈手记等,则偏重于记者或主持人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访谈的主题要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访谈文体的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
(四)特写
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细节,作形象性的再现与放大的新闻体裁。特写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生活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新闻特写兼具有消息和通讯的某些特征,比如:在报道的具体、细致方面,与通讯比较接近,却比通讯更集中、精练;而在报道的及时、迅速方面则与消息相同,却比消息更形象、生动。从特写的题材角度出发,可分为四种:(1)人物特写。以人物为中心,但既不是人物消息,也不是人物通讯,而有些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素描。(2)事件特写。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写,为了写出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一般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或精选一两个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3)景物特写。景物特写跟风貌通讯有些相似,但侧重于对场面的描写。(4)专题特写。写一个问题或一种社会现象。
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阅读指导】
一、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
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考点。
二、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一)分析综合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在考试中,信息的整合能力将集中考查以下三个方面:将隐含信息明示出来的概括化的能力;将初始信息加以转化的能力;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理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向性。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种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信息语句;另一种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删去细节,或将分散、重复表述的内容整合概括为简洁的语句,信息内容较多时要注意进行分层作答。整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材料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题型解说】对新闻的语言特色考查集中在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能就具体语词和句子说出其体现的新闻语言特点;少数需分析作者具体的行文风格,包括一些新闻手法的运用或具体的描写方法。新闻结构有着较为固定的程式,比较简单,考查频率也较少,但需注意考查标题的拟制和结尾的效果。
【方法指导】分析语言特色,抓住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从表述方式、语气、语词和说明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加以辨析。把握新闻结构,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略、功能、行文要求等,例如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的概述作用,主体的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组织结构等,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
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标题(特别是正题)、导语、结语是主要的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依据。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题型解说】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考查表现手法包括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对吸引读者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方法指导】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这与其他文体一致。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具体而言包括: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二)评价类
【题型解说】评价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新闻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被访对象的选定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新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的观点及好恶等,也包括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及感情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方法指导】阅读新闻,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观点评价要力求公允,有可能还要参照文章中已有的观点,吸取各方意见,达成一个比较妥当的看法,表述上应讲究条理,分层叙述。
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标准。新闻中的社会性是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评价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应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在表述上应做到有理有节。
(三)探究类
【题型解说】探究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法指导】1.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新闻报道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因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探究的范围和角度。
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探究类题型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但考生应该谨记问题是出自文章,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不可天马行空,纵意而论。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3.概述相关事实,分析阐发。人物精神包括品质、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章相同、相反。新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显豁,从文章的报道对象和记者的措辞、行文方式就可推测出来,因此考生发掘探究的落脚点也应从此出发,合理联系社会现象、学科知识,对新闻报道的对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独到成理的看法。新闻写作背景一定要和该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对当下的社会热点予以关注,可以结合社会通常的褒贬爱憎、普遍性的道德行为评价作出判断,不要进行夸大的分析与评价。
【合作探究】
新闻的结构
7000余人连续40多小时全力搜救武警福州某部遭受山洪袭击失踪人员(引标题)
找到50遇难者遗体,仍有36人下落不明(正标题)
(电头)新华社北京 10月4日电 在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总部工作组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现场组织指挥下,经7000多官兵、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40多个小时的全力搜救,截至4日17时,共找到遇难者遗体50具,还有36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主 体)
(背 景) 受19号台风影响,福州地区突降特大暴雨,2日傍晚造成山洪爆发,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突然受到山洪袭击,部队驻用的两幢民房被冲毁,部分学员被山洪冲走。
《广州日报》2005年10月5日
注:在继续进行中的短新闻中,一般省去导语和结尾。
新闻的眼睛——标题
要求:醒目、吸引人,第一时间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 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技巧: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一般,只有正题时必须“实”,多题时必须有虚有实。如:
珠峰“矮”了3.7 米
国家测绘局昨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 《广州日报》2005年10月10日
三、题型举例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解答新闻真实性的题目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一定要把握所给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含义,有效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解答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应从哪几个角度分析?
(三)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例3.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解答有关新闻标题艺术性的题目应从哪几个角度分析:
(四)筛选、整合信息:提炼大、小标题
例4.我曾经主张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要提高门票价格,作为抬高文化遗产身价、回归这类私家园林的文化价值和加强遗产保护的措施之一。但听到西藏布达拉宫门票涨价的消息后,我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与我当初对苏州园林的主张完全是两回事。
——《南方都市报》2007年7月10日节选
问:请为这则新闻评论拟一个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了解新闻导语的作用
1、提问方向:导语的特色、作用
2、导语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1)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2)定下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六)了解文本手法的灵活性
例5.在连续3-4天的高温带来的商机面前,苏宁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关于新闻手法题应从哪些角度作分析?
(七)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例6、小方的妈妈说: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广州市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军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反差,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今年读六年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骂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吧里不会有人查出你是谁。”——《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贴吧现象引起了社会个方面的关注,请根据新闻的内容分别筛选整合出家长、心理专家以及孩子们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主要态度。
例7.创业艰难。戈壁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这里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发射场区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冬季严寒,最低气温零下32摄氏度,夏季酷暑,最高气温42摄氏度,地表温度最高达58摄氏度……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从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到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到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47年的艰巨历程中,他们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功铸九天的部队,永远的胡杨林!——《大漠英雄——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节选
题目:文章以“大漠英雄”为题,而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永远的胡杨林”?
※筛选整合新闻内容要点有哪些常用方法?
(八)探索文本安排的合理性
例8.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节选
题目:文中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
※解答文本材料安排合理性应从以下几个角度作分析:
(九)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这篇新闻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你认为现实怎样做才能具有正面的社会效应。
【题目】这则新闻报道以后,有读者认为在贴吧上“爆粗”的行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因此“不要太紧张”;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就像公共厕所,什么脏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发泄,小孩子有不平事,利用网络这件利器,敲敲键盘就行,着实堪忧!对此,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的主要观点。
※评价题按什么步骤作答?要注意哪些问题?
(十)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例9.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平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不会这么着急。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
题目:结合文本说说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题答题有哪些要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散文行文结构题解题
新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高三散文复习知识总结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的六类考题及对策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2018-2021年高考小说选择题
高考真题小说阅读中的心理问题ppt课件
高考现当代文阅读专项指导:散文阅读
2022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文学类阅读汇编
高考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题型解题指导
高考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
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析文本、把脉搏、促升格ppt课件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ppt课件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区别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
2021年广西南宁高考文学类一轮复习模拟训练(散文春事漫感)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
常见的记叙顺序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复习:小说标题作用ppt课件2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云南的云
高考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整理
小说叙述技巧突破——入学考试试卷评讲ppt课件
高三学案•现代文论述类文本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