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06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文史知识。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
 2、概括冯谖、孟尝君的性格。认知本文主要以行为、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3、理解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把握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整体构思艺术。
教学重点
 1、理解疑难字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战国策》;释题:课文内容提要及分析
一、导入:《战国策》
(1)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西汉刘向整理编订。
(2)它记载和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文笔恣肆,语言流畅,写人叙事形象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比如这篇《冯谖客孟尝君》就写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一折三波。
二、释题:
  1、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他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名,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冯谖。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在贵族们的众多食客中,不乏智能之士,他们的政治见解和办事才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若干影响。
“客”:名作动,做食客。
介绍背景: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在贵族们的众多食客中,不乏智能之士,他们的政治见解和办事才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若干影响,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养士、用士的社会风貌。
三、预习课文:
1、学生通读全文,勾勒出不懂的字、词、句。
2、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讨论归纳故事情节。
四、课文内容提要及分析
(一)课文内容提要
本文所记,就是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报答,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实益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养士、用士的社会风貌。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
冯谖既有政治见识,又有办事才干,是个“有能”之人,而文章一开始却从反面着笔,借荐者之口,写他“无好”“无能”。 ——写豪士沦落,埋没世间。
对冯谖这样“无好”、“无能”的人,孟尝君却“笑而受之”,可见其广收人才的性格特点。但他的一个“笑”字,一个“诺”字,微妙地表现了主人轻视冯谖的神态和口气。
接着冯谖三次弹铗高歌,从“食无鱼”“出无车”到“无以为家”,对生活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孟尝君虽然满足了冯谖的要求,但不掩饰其对冯谖的轻视,孟尝君左右的人也仗主人之势,对冯谖的“弹铗高歌”,从“告”到“笑”再到“恶”,轻蔑之神态也活灵活现。
这一部分从侧面烘托和反面着笔相呼应,虽极写冯谖的“无能”,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此人非常人”的悬念
第二部分(3—8):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
(1)焚券市义:
孟尝君征求替他到薛地去收债的人,冯谖署曰:“能”,果断干脆;(主动受命)
冯谖斗胆签署,欣然奉命,启程之前,还特地问了一句:“以何市而反?”“视吾家所寡有者”,主人的回答,看似随意,却也隐含着对冯谖观察、判断能力的试探与考察。同时,这一笔也是为后文突现冯谖的才能作铺垫。
到了薛地,他居然“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回来后,求见孟尝君时,十分巧妙地利用孟尝君说过的“视吾家所寡有者”为根据,大谈“为君市义”的道理。(矫命焚券)(买义复命)
这一结果大出孟尝君意外,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这一切都表明了冯谖用心深远,胸有成竹,行事果断,确实是个“有能”之人。
薛地收债这一层是本文最浓的一笔,因为它是冯谖初试锋芒的一次绝好机会。在此之前,他未被赏识,人们也不知道他有何能耐。因此,他自告奋勇接受收债任务,就格外引人关注。这一事件由冯谖主动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效果组织串穿起来,环环相扣,缜密曲折。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是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的危险性。这既显示了冯谖的见识与胆魄。
(2)谋复相位:
齐王废除了孟尝君的相位后,冯谖敏锐地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已有薛地一“窟”,但还不能“高枕而卧”,于是立即到梁王那里去游说,用“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的道理说服梁王聘请孟尝君。
但当梁王“虚上位……往聘孟尝君”时,冯谖又告诫孟尝君坚辞不去,目的只是让齐王闻之,坐立不安就可以了。结果,果然如愿以偿,齐王不得不屈尊恳求。
这层说明冯谖了解并善于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3)请立宗庙:
这可以说是冯谖这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孟尝君和齐王是同宗,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祭祀的也是他们共同的祖先。齐王要尊敬祖先,就不能废去孟尝君所立的宗庙,也就不能夺取孟尝君的封地薛。
当冯谖向孟尝君说:“三窟已就,君且高枕为乐也”时,其心情神态,音容笑貌,跃然纸面。
此时,冯谖这个有胆识,有才能,会见机而作,长于计谋,为主人统治基业的稳固而竭忠尽智的策士形象也就刻画出来了。
第三部分:(9)总说冯谖为孟尝君立下的功绩。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一、总结:
1、冯谖人物形象分析:
(1)矫命焚券,为君市义——表现冯谖的远见和胆识。冯谖看到在齐国权力交替中孟尝君需要稳定的后方,先为孟尝君收买人心。当孟尝君被废除相位,赶回封地后,百姓“迎君道中”,证明冯谖的远见;冯谖不怕孟尝君怪罪,敢于“矫命”,表现其心底无私的赤胆忠心和不凡的魄力。
(2)游说梁王,谋复相位——表现冯谖非凡的政治才能。冯谖深知,就当时的情势,让废除了孟尝君相位的齐王收回成命是不可能的,就设计使梁王争聘孟尝君,通过微妙的心理战术,迫使齐王请孟尝君再就相位。表现冯谖工于机谋,善于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
(3)请立宗庙,使君固位——表现冯谖的深谋远虑。
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性格。
2、艺术特色:
(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描述冯谖奇才的过程。冯谖无能而贪求——市义——民迎君道中,实现市义之效——重返相位——立宗庙于薛。
本文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三次弹铗“初步显示了冯谖超群的个性和洒脱的风姿,但他是否真正具有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能,还是随着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的情节展开而得到验证的。这样使得人物性格、精神、风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
(2)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将写冯谖的大才,却写冯谖的无才无德。本文开篇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足的小人。而后再写他令人折服,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
(3)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另外,文章还采用了陪衬的手法:孟尝君及其手下人对冯谖态度的映衬,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同时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等也是本文的特色。
《冯谖客孟尝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记人记叙文。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形式段),除开头、结尾外,主体部分由“冯谖‘三唱’探才”和“冯谖‘三窟’露才”两部分组成。采用欲扬先抑法,通过“三唱”突显冯谖的“贪”心(抑),通过“三窟”突显冯谖超众的才智(扬)。正面写冯谖具有藏才不露、远谋卓识的才能,侧面写孟尝君虽无政治远见,但能宽人责己,礼贤下士,也不失君子风范。
该文结构工整,在“三唱”、“三窟”的反复中,逐层发展,高潮迭起,出人意外,引人入胜。
二、文言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
怪:奇怪 窃:私下 计:考虑,认为 实:充满 以:只是 耳:罢了
休:算了 期年:满一年 就国:到自己的封地去住 顾:回头看
放:放逐,罢免不用 先驱:提前动身赶回去。 其:大概 固辞:坚决推辞
赍:拿着东西去赠送人 被:遭受 沉:迷惑 就:成
2、通假字
拊:通“抚” 介:通“芥”
3、词类活用
衣冠:名词作动词。 不拊爱子其民: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西游于梁:名词作状语 梁王虚上位:形容词作动词
4、古今异义词
以为:以:用;为:替 所以:所用来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3)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省略句
1)愿寄食(于)门下 2)左右以(之)告(之)
3)乃有意欲为(吾)收责于薛乎?” 4)迎君(于)道中。
(3)倒装句
宾语前置 :1)贫乏不能自存 2)客何好 客何能
状语后置 :1)愿寄食门下 2)食以草具
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4)迎君道中
5)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定语后置: 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2)诸侯先迎之者
三、布置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冯谖客孟尝君
谖: 无好 无能 欲扬先抑
薛地收债 有谋略
营造“三窟” 谋复相位 有胆识
请立宗庙 竭忠尽智
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功绩
课后记:本文故事性较强,让学生讲述故事,学生兴趣较浓。尤其文章在“三唱”、“三窟”的反复中,逐层发展,高潮迭起,出人意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冯谖客孟尝君》ppt课件2
《冯谖客孟尝君》ppt课件1
《冯谖客孟尝君》教案1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和译文
《冯谖客孟尝君》教学参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