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06 |
什么是“非连续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中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里的“非连续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多以广告、传单、证书、地图、时刻表、票据清单、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形式呈现,其主要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标准(2011年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强调“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增加“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切的教学策略,加强对“非连续文本” 的阅读指导。
2012年浙江宁波中考卷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12分)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于书、网络等工其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非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优。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 |
| 标题: |
中考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 文件大小: |
1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