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2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摸索了一段时间了,今天由我给语文课改小组成员上一节探索课。我今天上的是苏轼的《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预习。早读我布置了任务,就是朗读和疏通文意,在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再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课堂展示及点评的小组。
这样安排,我的考虑是每节课所有的学习任务所有的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进去,思考,讨论,解决。如果一开始就确定了展示的小组,担心他们就只解决自己小组的那个问题了,忽略甚至压根就放弃了对其他学习任务的研讨。在基本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我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了每个小组承担的任务。
二、正式上课,大屏幕上首先展示本节课的任务:
成果展示:
(一)全文朗读
1、高若雨组朗读,陈毅组点评
2、王媛组朗读,李昶悦组点评
(二)疏通文意
1、第一段(王怡静组翻译,宁鹏浩组点评)
2、第二段(刘刚组翻译,尚迅航组点评)
3、第三段(邬笑笑组翻译,刘春阳组点评)
然后留五分钟时间让各组学生针对自己组的任务开始准备,形式为小组合作。
时间一到,各小组按顺序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再由点评小组纠正,其他小组均可积极参与。
三、下课前,大屏幕展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预习任务:探究·讨论
1、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2、本文引用了哪些诗文典故?
3、你从文章第一段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你觉得文与可是怎样一个人?
5、本文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
6、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7、结合《祭十二郎文》,谈谈你在写作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课后反思
最大的亮点是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上台展示的学生自不必说,底下听的学生也很认真,因为要纠错。这也是课改的初衷。
整个模式很清晰,好操作。
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朗读时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字音和断句上。断句出现的问题当时就由学生纠正了,但字音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这篇文章有这么些字的读音都出现了问题:
为 累 遂 见 教 予 夫 丧 遗 与 语 绢 拟
老实说,课前我自以为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问题是有些字的读音我一直都是那么处理的,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等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时候,你发现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在纠正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我能及时解决,有些我却不敢确定。比如“绢”,我一直读一声,有学生说该读四声,我问查字典了吗?他说没有,他一直都读四声的,比如有一个很熟悉的词“绢花”,就读四声。我印象中的“绢花”也读四声,当时心里想难道是个多音字?不敢确定,就老老实实地向学生说明了,下去查了字典,等下节课再订正。
还有学生在纠正别人时把正确的说错了,起码他以后不会再念错了。
还有一个女生说:“‘予’做代词时读二声,做动词时读三声。”也明确了学生一直不太清楚的地方。
这可真正算得上教学相长了。
(二)疏通文意时出现的问题
1、“废卷而哭失声”中的“而”,学生解释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搁下画卷,痛哭失声”,我肯定了下来。没想到听课的一位姓顾的老师举手发言,觉得应该是并列关系,他站起来便说边比划,把画卷放下来的同时已经痛哭了,两个动作没办法把前后关系分得那么清楚。学生七嘴八舌地争论了起来,连一个前来观摩的英语老师也激动得站起来发言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学生说:“眼泪没有那么顺当吧?总得酝酿酝酿才合乎常理,所以,还是承接好。”
我当然也加入到争论中:“如果流泪还要酝酿一番才行,那一定是伤心的程度不够。我觉得我被顾老师说服了,真正伤心时大概很难那么层次井然,放下画卷再哭,应该是拿着画卷时已经泪流不已了,所以,并列关系是不是比承接关系更好呢?下去大家可以继续争论。”
下课后,我关上多媒体出了教室,发现还有一个男生追出去正在楼道里和顾老师争论这个“而”的用法,只听他说:“男人的感情是内敛的,不像女人那么一伤心就哭得稀里哗啦的,苏轼拿着画卷当然很伤心,但他是个男人,一定强忍悲痛,放下画卷,才发现忍不住,这才痛哭失声了。所以,该是承接关系。”
至于到底是并列还是承接,还重要吗?
2、课下,顾老师还说到了一点,学生在翻译时都只说“与可”,按古人的习惯,是否该带上姓呢?商榷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mp3音频朗读
苏轼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含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堂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课稿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0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9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8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3
人教版选修《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课件1
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案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