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综合教案 >>
散文阅读鉴赏方法
作者:xingxing2006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2-04


作者EMAIL:xiefeng0077@163.com

散文阅读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扫描——感知形象 
    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一般是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如《荷塘月色》是按照“出家门—漫步小径—荷塘月色—忆采莲—回家”的顺序来写,核心形象是朦胧静谧柔美的“荷塘月色”;读《故都的秋》须先把握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秋光、秋声、秋色、秋味)来写故都的秋,来突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灯下漫笔》写作者兑换现银这一日常生活小事,引出中国历史和国民性这个沉重的话题。 

二、解剖——品味情感 
    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 
    读《荷塘月色》,通过对作者所写景物、所忆所想作深入挖掘,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朱自清本人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作者的心境为什么会有由“颇不平静”到暂时的平静再到更不平静的变化。读《故都的秋》,联系郁达夫当时的处境与心境,就会品出作者对故都北平秋景“清、静、悲凉”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的眷恋和落寞之情,读出作者笔下故都之秋的浓重的“主观色彩”。《灯下漫笔》则是鲁迅有感于民族的劣根性,对民众的奴性心理深恶痛绝,因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讲出一番道理,发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的精辟论述。 

三、 聚焦——咀嚼精妙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揣摩咀嚼的过程有一个发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读《荷塘月色》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到了妻,惦着江南应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要用“泻”来写月光,用歌声喻荷香好在哪儿等;读《故都的秋》可以琢磨:作者为什么对北平秋天的一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芦花”“潭柘寺钟声”等一带而过,为什么要写中外文人笔下的秋,黄酒白干、鲈鱼大蟹的比喻有何作用等。获得答案的过程,既是对文章的反刍,也是对自己思维的开发;读《灯下漫笔》如果能联系历史与现实,对鲁迅所言“人的价值”做深入的独立的思考,那么,这样的鉴赏,也可以说是读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过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东篱”与“南山”——综合性学习诗歌赏析课堂纪实
人教版高中各册读本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译文
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作文:守望中国灵魂
传统书面语言与时下流行语言ppt课件
议论要有条有理ppt课件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ppt课件
据足里丰,气壮意胜——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人教版高中(必修)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1—6)合集》电子书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