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课文练习 >>
《长江》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2-02


《长江》同步训练
  王绪春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曙( ) 哺育( ) 停泊( )浦( ) 
  2、填空:
  郭风,1918年生,福建莆田人。他的代表作有:《 》、《 》、《 》、《 》散文诗集《 》。
  
  3、仿例造句:
  “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仿照例子造一个句子。
  
  二、精彩语段品读
  4、长江很早就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5、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祖国的赞歌。
  
  6、第四段写到的众多升帆的货舱,鸣笛的汽轮,穿梭的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和高楼等等,与前面的描写有没有关系?
  
  三、联系课文,想一想:
   7、“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体会文中看似重复的句子有何妙处。 
  
  8、“长江很早便醒过来”,“醒”字在文中重复了好多次,试分析一下它的作用。
  
  9、写长江醒来的时候,“车站上的灯还没有熄灭”。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10、“ 哦,长江,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的抒情方式是?
  
  四、课外延展阅读
  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流。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
  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地属于我们。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龙虾,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自己的命运。我在市场里买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肤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这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地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见到久别的它,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前面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陔,在放一只风筝。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着。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我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就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黄鹂 幼稚 花絮 枯竭 
  1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两个词语。
  理所当然 愕然 干涸 痛彻心肺
  
  13“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如果人类不惊醒,有朝一日河流会干涸,我们也就会成为“干鱼”的。
  14、 “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对这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不可暴殄天物。
  15、“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理所当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请你体会一下他的作用,并仿照句子造一个句子好吗?
  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提供的一切便利,却不感谢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时一种偏见,作者再三强调,意在引起人们的惊醒和觉悟。
  16、“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前面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这说明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这一类事情的进一步发生?
  六、联系生活迁移
  17、试把《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长江》作以比较。
  
  《长江》同步训练答案
  王绪春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sh“ bǔ bó pǔ
  2、《叶笛》《报春花》《晚风》《太阳》等散文诗集《鲜花的早晨》。
  3、仿例造句:比喻
  二、精彩语段品读
  4、“醒”是人的生命感知。“醒”字说明,作者把长江当作有生命的人。“路灯还没有熄灭”这个细节说明黑夜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感觉。
  5、 作者笔下的长江,不仅仅是长江,而且是祖国欣欣向荣的一种象征。所以作者要情不自禁的歌唱。
  6、从表面上看,只是写了一些现实的景观,实际上,作者笔下的长江是祖国欣欣向荣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刻意要表现出,在经过长江时,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外部感觉是目不暇接,内在的情感是兴奋。
  在这些印象中充满了光和色、动和静的对比:前面的鱼肚白和玫瑰色,这里的繁忙景象和前面的早晨宁静,作者在前两段中沉静的凝神和这里目不暇接的兴奋,都是对比,不是单调的对比,而是多方位的对比。
  三、联系课文,想一想:
  7、这在诗的章法上叫做“复沓”,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这些“重复”,都是安排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旨在营造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
   文章表面上看,是一篇散文,用的是散文的连行的句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篇散文诗,形式上是散文,内涵上是诗的。
   8、长江本属于自然界,他没有动物的感觉,不存在醒不醒的问题。“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这说明,作者一开头,就没有把长江仅仅当作长江,而是把它当作有人的生命的存在。
  9、前面一句中的“很早”,是抽象的,读者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谈不上感染;有了“灯还没有熄灭”这一个细节,就有感觉了。这个细节很简单。却以少胜多,富有感染力。路灯还没有熄,很有特点,说明黑夜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感觉。这个细节很精炼,和文章的体裁相一致。
  10、直接抒情,作者情不自禁的抒发对长江的深爱。
  四、课外延展阅读
  1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lŒ zhŒ x” ji…
  1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两个词语。
  按理说是这样的。惊讶的样子。枯竭。 非常痛心。
  
  13如果人类不惊醒,有朝一日河流会干涸,我们也就会成为“干鱼”的。
  14、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不可暴殄天物。
  15、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提供的一切便利,却不感谢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时一种偏见,作者再三强调,意在引起人们的惊醒和觉悟。造句略
  16、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这一类事情的进一步发生?
  
  六、联系生活迁移
  《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长江》是散文诗,比喻、拟人、叠词、短句、一唱三叹等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既使文章具有诗的凝炼简洁,又使文章具有散文的摇曳舒放,读来抑扬顿挫,挺拔铿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郭风《长江》导学案4
《长江》教案8
《长江》练习题
《长江》教学构想
郭风《长江》全文阅读
郭风《长江》导学案
郭风《长江》ppt课件3
郭风《长江》教案6
《长江》教学设计5
郭风《长江》教学实录
《长江》教学设计4
《长江》学案2
《长江》学案
北师大版《长江》ppt课件2
长江和黄河的积累素材ppt课件
北师大版《长江》ppt课件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教学指导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3
《长江》教案2
读郭风《长江》有感(3篇)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