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6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3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
    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
    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主要内容在第8段到文章结束,举例谈重复与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是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的。
    (根据第8段明显的过渡语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
    2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之后提炼各段内容要点: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前几段与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3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4以上例子有何不同?有无重复之嫌?
    讨论明确: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是我们在写说明类的文章中应该学习的。
    5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有何意义?
    讨论明确: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即现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三、品读重点语段,具体体悟语言
    1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先请学生朗读此段)
    讨论发言: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近乎夸张的“重复”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从而生动说明了“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必要。这一段语言启示我们,说明文并不排斥形象生动的语言,也不排斥以大胆的假设来说理的方式。
    2举出本文其他能够通俗、明白、形象地说明事理的语言。
    比喻说理:15段“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风趣而生活化的说理:16段“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3谈谈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说明:加深学生对“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理解)
    明确:
    结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变化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不变的艺术规律;本文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语言——第13段即是一例,通过“重复”使用“一根”与设想柱子形状的“变化”,说明因为没有了持续性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差异。
    举例——重复中有变化(前面已提到过)。
    小结: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及深厚的积淀,作者不愧为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型建筑师;平易朴实、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易懂。
                                第二课时
   
 四、探讨与拓展(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活动,在上一课时结束后,事先为学生设计几个探讨与拓展的话题,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任选一个话题或另立题目,分头做本课时的汇报准备,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1试举一个艺术门类的例子,具体谈谈你对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理解(诗歌、小说、舞台剧、绘画、雕塑等均可),比如绵延的万里长城、卢沟桥的石狮子,是否也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审美原理?
    2在我国各类艺术形式中,美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有含蓄蕴藉之美、形神兼备之美、虚实相生之美等等,你能否学习课文写法,结合几种艺术形式,就其中你感受较深的一个原则,谈谈它们之中的相通之处?如“谈诗歌、书法与雕塑之间所共同体现出的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
    3课下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建筑史上所做的贡献。(说明:鼓励有条件、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检索、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和建筑学知识,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4梁思成先生是一位在建筑学领域有很高学术成就的大师,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其父梁启超曾在信中向他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以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我愿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微多用点工夫。”学习完此文后,结合你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与体悟。
    5推荐书目
    《凝动的音乐》,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五、学生汇报探讨与拓展学习的成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6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7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学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5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备课资料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原文阅读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mp3音频朗读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4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学设计ABC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4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基础练习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2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ppt课件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