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秋颂》教案4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0


秋颂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过程与方法
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
2、 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 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教学难点:
1、 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教学突破:
    本文景物与人相互映衬,相互参照,特点突出,形象清晰。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既写秋,又写人这种独特的写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完整的构思和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
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
1、 多媒体显示:
(1)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
眸子(   )酡红(   )寂寥(    )执著(   )澹(  )
sà爽        shè住        juàn顾        秀yì     
(2)解词:
  萧疏   扰攘       澹       闲云野鹤
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 摄 眷 逸 (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澹:安静。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2、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简介作者:
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教师找一名学生读,了解作者。
师:刚才,同学们对本文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作者,走进他笔下的“秋”。
三、 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深入研讨课文。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时,多媒体课件显示秋景,学生感受秋韵。并思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2、教师找几名学生读相关的写景段落。要求:要读出感情,更好地展示秋韵。
3学生细读课文,屏幕显示问题: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学生互动,共同解答,最后明确:秋林:飒爽、洒脱;秋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
4、欣赏文章,感受美感
师: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深沉的,秋天给人以收获,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生甲: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美。首先,表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如拟人句“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得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比喻句“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教师同时板书:比喻、排比、拟人)
生乙:作者在词语的运用上多用叠词,如“高高的”、“静静”、“淡淡然”、“悠悠然”、“乔迁”、“闲闲的”、“远远的”……这些词语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生丙: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情感美。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抓住秋日的枫叶、秋日的闲云、纯净的秋风、明澈的秋水来尽情歌颂、赞美秋,让读者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感化。
5、思考:作者用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特征?(提示:依据第九段答.)
明确:“闲”、“逸”(或“澹”)
师:作者正是寓秋于内在美,从而赞颂了它淡远闲静的品格。(同时板书:秋、淡远闲静)
师:本文作者只写了秋,赞颂了秋吗?
学生先思考,然后明确:不是,还写了人。歌颂了具有内在美的人,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秋的形象交相融合,形成了这优美的意境。
师:那么,作者呼吁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我们应该做一个心胸广阔、淡远闲适、不追名逐利、洁
身自好的人。
师:那么,颂人的句子有哪些呢?(教师板书:人)
明确:第10自然段。(生读)
师:文章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找到后明确:第1段中“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第11段中“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6、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学生可能有如下发言:
(1)在第11段“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清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这句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秋”字单提出来,而与前面的内容用逗号隔开?
(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可为何末尾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呢?
……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7、 教师小结:文章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加以借鉴,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 课堂训练,多媒体显示:
1、 仿写句子:
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
仿:人们都爱      ,              ,               。
2、 仿照句式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造句
例: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茂,冬天雪花飞舞。
仿:                                                       
学生完成后,交流回答,师对于写得好的要给予鼓励。
五、 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既颂了秋,又颂了人,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极度喜爱之情。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希望大家能领悟、学习。
六、 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也一定对“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通过想象,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秋”吧!`
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大自然,歌颂人生,寓情于景。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在行文中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这些特点都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借鉴。 

板书设计:
                     秋颂
             秋林             秋云 比喻
秋天     秋日             秋风       排比
             秋院             秋水 拟人
               淡远闲静
 
 人



七年级语文教案
——《秋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罗兰《秋颂》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颂》读后感
《秋颂》教案及练习
走近济慈ppt课件
济慈《秋颂》ppt课件2
《秋颂》表格式教案5
比较·探究《秋颂》《落叶》教案3
《秋颂》《落叶》教案2
比较·探究《秋词》《 采桑子·重阳》《登高》《秋颂》《落叶》导学案
《秋颂》导学案
写作《秋颂》课堂实录
《秋颂》《落叶》学案
《秋颂》说课稿
《秋颂》学案
《秋颂》《落叶》练习题
《秋颂》教案6
《秋颂》练习题
写作《秋颂》教案1
《秋颂》同步练习
《秋颂》教案5
济慈《秋颂》原文阅读
《秋颂》《落叶》同步练习
人教版选修《秋颂》教学设计4
《秋颂》ppt课件2
《秋颂》ppt课件1
河大版《秋颂》教案3
《秋颂》《落叶》教案1
《秋颂》教案2
《秋颂》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