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洛阳牡丹记》教案1
作者:   上传者:rtert777  日期:08-08-02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

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

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虚词:者、而、其、以、乃

⑷、研读、讨论

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置问题:

①      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

②      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

④      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

⑤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

参考答案:

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紫”、“姚黄”,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的问题。

9—11段,从习俗等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从插牡丹、赏牡丹、进贡牡丹,到接种牡丹,牡丹花牵动着洛阳各个阶层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点到而止——善铺陈者,大约据此演绎出厚厚的一部“牡丹传奇”也不太费事了。

⑸、整合研读成果

11个段落彼此有什么联系?

对11段内容作过以上一番揣摩、讨论后,对什么是洛阳牡丹?大概不会简单地认为“洛阳牡丹就是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吧。

诚然,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十分明确,但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的特征——即“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作者在对事物本身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洛阳牡丹特殊性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形象与抽象、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此花与彼花等丰富素材于一炉,写成了这篇绝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章虽短小,但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拓出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在研究学问与写作文章上给人的启发也极为丰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6)品读3、4段,并讨论

设置问题:

①“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说者认为“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独与它方异。”而欧阳修甚以为不然。欧阳修以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即元气之病也,美恶鬲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意思是说,洛阳牡丹的特别好不是因为洛阳这个地方特别,而是由洛阳牡丹内在原因决定的,正如旁批所说的,绝世之美缘于其个性,得到非同寻常的表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答案:

        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③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洛阳牡丹绝世之美的气质有哪些相合之处?

答案略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这种气质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      讨论“思考练习”二: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思路提示:这个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气”与“人们的喜爱、推崇”的关系上,在怎样看待一个人(或自己)的名气,名气属于个人的还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讨厌了、名气还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问题上,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②      现实生活中你认为的“极品”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下作业。

⑴以“中正平和”与“个性”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⑵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积累关于牡丹的诗词,编辑起来,并附上自己的鉴赏文字,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⑶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卉,它的哪些个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个段落,写一篇文章,传到班级论坛上,以供交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洛阳牡丹记》练习题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及译文
《洛阳牡丹记》ppt课件1
《洛阳牡丹记》教案2
《洛阳牡丹记》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