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端午的鸭蛋》教案9
作者:时珠平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07


作者:时珠平
作者EMAIL:www.s77z11p16@163.com
 
端午的鸭蛋
司徒初中  时珠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  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风俗
从2008年开始 ,我国的法定假日将作调整。(调整草案展示)
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
  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十一”黄金周法定假日保持不变;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
我们的政协委员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提案?难道是为了多休息几天吗?不是的,其实是为了让大家都记住这些节日,为什么要记住这些节日呢?
师小结:因为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去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炎黄子孙。
 
1、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是关于端午的。我想在中国没有多少人能在学这篇文章时,比我们更亲切,因为这个作家是我们高邮人,他写的是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事,他是谁?有没有同学帮我们介绍一下他?
(学生简要介绍汪曾祺)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我们再看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
二、读文本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高邮所独有的?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你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既然希望“红红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乡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从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小结:文章第一小节讲的是什么内容?(端午的风俗)--板书
4、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所以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内容是?(家乡的鸭蛋)--板书

三、谈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高邮鸭蛋:好、奇、名。)
特色:多(鸭多蛋多)、奇(盛产双黄蛋)、好(质细而油多),名声远扬
2、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3、有人认为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你的看法呢?你认为有趣在哪里?
挂“鸭蛋络子”、蛋壳装萤。
概括一下,文章第三部分写了什么?(端午的鸭蛋)--板书
四、品乡情
1、小结:作者为什么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呢?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明确: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五、论风格
先学会感受,再把它写出来,这是所有写作者的共性,老汪是怎么写的?我们先来看这篇文章的结尾:
1、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讲囊萤映雪两个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三种做法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恋。
另外引用历史上读书的名人轶事,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有一种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教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2、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所以汪的散文风格是:闲适自由
3、总结汪曾祺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
4、像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来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六、评经典
1、除了结构上的闲适自由,汪曾祺语言也比较有特色。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感觉。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
口语(短句)、方言、文言、成语。
A、感叹句。
(1)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2)还不就是个鸭蛋!(3)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4)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5)这叫什么咸鸭蛋呢!(6)有!(7)好看极了!
B、问句
(1)这就能辟邪吗?(2)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3)这有什么好看呢?(4)这能行吗?
C、短句
短句的朗读——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系百索子。(2)贴五毒。(3)贴符。(4)喝雄黄酒。(5)出鸭。
D、文言词
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它们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朗读时要读出从容中不乏诙谐、得意之态。
E、口语
大白话的朗读——文中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这有什么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读时尤要注意语气语调。
“造型”语的朗读,如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F、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口语化:短句,方言)
                                 雅俗共赏---板书
(文学性:文言、成语)
2、总结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不管一个人走多远,它都将是引导一个人的方向。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七、练习题
1、创意读写活动。
.假如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中国高邮·双黄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
2、质疑
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3、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一种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不满。这表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板书设计
 
端    行文     语言
午   端午的风俗        口语(短句)、、
的   家乡的鸭蛋           方言
鸭   端午的鸭蛋           文言、成语
蛋    闲适自由           雅俗共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4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7页)2
《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巴中市中考题)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20页)2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5页)2
有关端午节的作文(8篇)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24页)2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3
《端午的鸭蛋》教案24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先学后教11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4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90页)
《端午的鸭蛋》教案23(获奖)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获奖)
《端午的鸭蛋》听课稿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22(图文)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3课时)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4
汪曾祺介绍资料汇编
读《端午的鸭蛋》,赏散文“形散神不散”之特征
电教优质课《端午的鸭蛋》ppt课件(61页)
《端午的鸭蛋》教学模式操作卡
《端午的鸭蛋》教学图片素材(9张)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3
《端午的鸭蛋》校本练习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30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39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9页)
《端午的鸭蛋》当堂训练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32页)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ppt课件(15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公开课31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3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5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20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7页)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24页)
《端午的鸭蛋》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获奖)
《端午的鸭蛋》ppt课件(11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