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练习
|
|
作者:祁连山人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16 |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二、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冠 ( )( ) (2)廷( )( )
寇 ( )( ) 延( )( )
(3)蔽 ( )( ) (4)纳( )( )
弊 ( )( ) 枘( )( )
三、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 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镜 服__________ 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 4、朝于齐 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__ 讥______ 谤讥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10、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 间__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
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畏__________
四、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六、解释:
(一)词类活用: (意义和用法)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闻寡人之耳者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二)一词多义
1、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于是入朝见威王 ( ) 2、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三)古今异义
1、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 今: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 今: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古: 今: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 今: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 )
五、篇章理解
1、全文用设喻说理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以小事设喻,由_____及______,以小见大,由________到_______,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七、理解性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编订者
是___________。“讽”的意思是 。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4、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5、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
八、课文内容理解
1、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 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7、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8、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A、 邹忌
B、齐威王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 (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 )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 ) 夫战,勇气也(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 2、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其乡人曰( ) 6、肉食者谋之( )
公问其故( ) 公与之乘( )
望其旗靡( ) 登轼而望之( )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忠之属也( )
3、公将鼓之( ) 4、公与之乘( )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6、再而衰 古义: 今义:
7、必以情 古义: 今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
10、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2、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课文翻译小巧门: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
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知识要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背诵课文。
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为形象的方法。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以君为长者 错意
怫然 免冠 徒跣 以头抢( )地尔_
色挠 休祲 缟素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不说。 通 意思
4、寡人谕矣: 通 意思
四、指出句子中的词类
请广于君,广: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
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
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 ④ 暮寝而思之 (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
7.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五、阅读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一)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 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虽千里不敢易也(易,交换)
C.岂直五百里哉(直,价值) D.非若是也(是,这样)
7、选出文段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秦王用十倍之地于安陵的土地来作交易,是为了帮助安陵君扩充疆土。
B.唐雎用先王御封地而守的理由来作辩护,十分有力。
C.先王之地,秦王却只是用十倍之地来作交易,不值;起码要一百倍以上。
D.秦王不攻打安陵君的根本原因是把安陵君当为长者,尊敬安陵君。
8、选择翻译正确的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晏子使楚》
一、基础知识
1、《晏子使楚》选自《_________》。晏子,名_____, ________时期著名政治家。
2.给下列字注音。(4分)
淄()袂()踵()诣()酣( ) 诣( ) 枳( ) 耶( )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本字,并解释它的的含义。
①缚者曷为者也?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齐之习辞者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王曰,何坐?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避席对曰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7分)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1 2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曰:“何坐?”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肩接踵而在 比:________踵
5、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子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使使各有所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使贤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为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贤者,使使贤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7)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分析: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
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特色
《爱莲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
亭亭净植( ) 予谓菊( ) 宜乎众矣( )
二、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学者称他
2、本文运用 的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
一、理解默写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
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的是
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的是
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的是
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的是
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的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芙 蕖 爱 莲 说 辞 海 荷
文 体 散 文 散 文 说 明 文
写作目的 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植荷 托物言志 对荷作简明
概括的介绍
所抓特点 可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 能比拟人高贵品质的特点 生物属性,生长习
性、用途等
主要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议论 抒情、描写 说 明
语言特点 富于感情色彩 富于感情色彩 科学、准确、平实
1、本文选自《____》,这部书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由___整理,编定为_____篇。
2、用原文填空。
表明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的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3、邹忌从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用日常小事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设喻,由小到大,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类比推理,巧妙的讽喻齐王。道理由潜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易于接受。
好处: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劝说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既尊重对方,又言辞委婉,循循善诱。
6、写一句表现勇于接受意见的名言或故事。
答: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文章第二段写的是: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8、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邹忌是怎样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的?
答:邹忌见到徐公后,仔细观察他的容貌,再照镜子作比较,发现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
10、邹忌运用了借此喻彼的方法讽喻齐王纳谏,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运用借此喻彼的方法讽喻齐王纳谏,现身说法,比喻贴切,论据确凿,使人易于接受。
11、从进谏的方法和齐王纳谏的态度两方面,谈谈对我们处事为人的启发?
答:
12、第一段写比美的事,与文章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
答: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13、人物言行可以体现其品质,试对邹忌和齐王做简单评价?
答:邹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具有良好的自觉自醒意识,善于设喻说理,现身说法,明白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王:开明而有作为。善于纳谏,闻过则喜,以民为重,勇于改革。
14、敢于进谏的忠臣的故事:
屈原因向楚王进谏而造逐放,最后投江而死。
八大题答案
1、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6、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7.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8.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二、虚词一览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__________ 暮寝而思之 __________
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 窥镜而自视 __________
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 问之客曰 __________
由此观之 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 _________ 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
以: 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
于: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 皆朝于齐 __________
作者EMAIL:gszy2177@yahoo.com.cn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