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1、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让大家来听听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这是我们用耳朵聆听到的有声的声音,下面再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聆听无声的声音。(教师投影玫瑰花逐渐开放的过程)问:你听见玫瑰花在诉说什么吗?
3、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
1、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
2、“嗯……春天终于到来了,我要伸伸腰,好好打扮一下了,柳哥哥去年和我约好……”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
挑选这三种声音,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再由有声转入无声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
|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
1、请大家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2、大家能体会到文章用多种形式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那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几种声音?
|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2、蒲公英梳头、80只小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
|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理解文意,整体感知文章,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
|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
1、你喜欢文中所写的哪部分声音?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把你对文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然后把你的感想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总结: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
|
仿写练习
培养能力 |
1、蒲公英梳头、小蚂蚁跑步、雪飘落的声音,你原来听到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会留意哪些看似无声,其实有声的例子?
2、现在我们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3、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大家分享?
4我也写了两段,那个同学愿意帮我点评一下呢?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
1、花开的声音、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柳絮飘落的声音、蝴蝶振翅的声音、妈妈的脚步声、妈妈盖被子的声音、父亲的轻声叹息、教师的循循善诱、老师擦黑板的声音、用粉笔写字的声音……
2、学生仿写。
3、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对所读的文字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
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通过描述,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通过点评,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同伴的赞赏。老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好胜之心得到满足,也是课堂进入的高潮。
|
|
精读课文揭示主旨 |
1、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么多的细微而美妙地声音呢?
2、既然我们要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明确: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否则就成了盲目跟从,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的木头人。 |
学生自己从生活中聆听到了许多平时忽略的细微声音,有感而发,从内心产生共鸣,文章的主旨也水到渠成。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是主动感悟出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
|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背诵。
2、声音游戏:聆听家中厨房的交响曲,以“我听到了…… 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想起……”句式写一段话。 |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