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9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甬y ng道:这里指庭院里居中的路。
浮想联翩pi n:头脑中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
在所不惜:绝不吝惜,“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
患难与共:在不利的处境中,共同承担困难或灾祸。
泰然:沉着、镇定的样子。
思潮:某一时期内影响较大的思想倾向;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活动。
2.作家作品
邓颖超,周恩来的妻子。1904年2月4日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3.背景链接
邓颖超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周恩来(1898-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滩安。他们结婚时免除了正式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他们的一生证明了他们的婚姻是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是具有革命信念的婚姻,他们的结合是两个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周恩来总理于1976年1月8日逝世,1988年4月,时年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的海棠花,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整理而成。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此文。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记叙了他们在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文章脉络
线索:本文以对周恩来的深情追忆,也就是作者的思绪为线索结构全篇。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亲人的回忆。
第二部分(2-6),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
第2段:第一句“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运用反问句照应上文的“花又开了”,开启了回忆之门。
第3段:由花写到人,写海棠树下美好而难以忘怀的往事。
第4段:写花开花落,给人人生无常之感,引用龚自珍的诗句含义深刻。
第5段:写“革命征途千万里,你大步向前不停息”。
第6段:告慰周总理的在天之灵。
第三部分(7-9),追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7段:引起无尽回忆,总领本部分。
第8段:写了这对革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们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过程中由相识到相知。
第四部分(10),结尾,再次表达对周恩来的一片深情。
三、写作方法
1、朴实自然、情真意切的语言。
文章没有去刻意追求曲折情节或新奇形式,却致力于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面貌。语言方面纯净洗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方言、口语,显得准确且富于表现力。
2、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
一是融情于事。在叙事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情的色彩。如第7段回忆在欧亚大陆间鸿雁传书的一段往事,这样写道:“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誓言”,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第4段写花寄日内瓦,“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会使你有些回味,这样也是一种享受。”挚爱深情,浸透字里行间。
二是直接抒情。往事如昨,萦绕心间,挥之不去,说到动情处,又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为了便于直抒胸臆,第2段一开始,就将第三人称“他”转换成第二人称“你”。以下的文字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第5段,当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四、问题探究
1、文中引用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章写“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从而引用了这两句诗。“花开的时候叫人喜爱”照应上文写周恩来喜欢海棠花,但周总理已经离开十二年了,那么这里写花落,引诗句,看似闲笔,其实有它深刻的寓意,以花落写人的去世,也是文章中常用的写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周总理的光辉写照,写出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句段理解:
⑴第8段:追忆了周邓二人相识、相知、相爱。“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让二人结合在了一起,他们的结合体现了打破封建束缚、追求民主革新的精神。他们把国家利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的爱情始终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⑵文章是怎样融情于事的?
融情于事即在叙情之中寄寓情感。如第8段一方面回忆自己与周的事迹“就在这次运动中我们相见了,彼此都有印象”,“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以至“当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接着由忆事上升到情,“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样写,使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练习解答】
一、因为是西花厅的海棠花开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深切回忆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这样写使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二、1.春天到了,I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一个“又”字,饱含着无限深情,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二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和二人在生活上的相互关怀及情感上的息息相通。
3、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扛,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当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略
【类文品析】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眼里便蓄满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的声音抖个不停,泪水也从眼眶里溢出来,爬满了她坑坑洼洼的脸。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相关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母亲就驮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了休,在家开了个小诊所。廖医生的医术好,心也善,啥病他都能治。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母亲:“你真憨,再晚来两天,你儿子的腿就废了。”母亲就自责:“我原以为娃儿的腿不要紧。”廖医生发火了:“还不要紧?你儿子得了骨髓炎,骨头一发霉,就刘截肢。”母亲再不敢出声了,眼圈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再有闲钱为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廖医生,我娃儿的腿能治好吗?”母亲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母亲又一脸的阴云。母亲口袋里只有两块多钱。
廖医生在我的腿上敷了草药,拿纱布缠了。又拿了两副中药,对母亲说:“这中药,每天煎三次,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廖医生,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元钱。”母亲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廖医生,我,我身上的钱不够。”廖医生说:“不有多少就拿多少吧。”母亲掏出一个塑料袋,把里面的钱全倒在桌子上,说:“这只有两块六角伍分钱,下回再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没钱,你记住就是了,啥时有钱啥时给,不急。”
母亲在村里四处借钱,但没有借到一分钱。那时村里人的肚子都填不饱,没啥闲钱。再说母亲已欠了不少债,谁还敢借钱给她?
母亲没借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得拎了八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八分钱一个,可母亲实在没办法。廖医生见了母亲拎的鸡蛋,很生气地说:“你这是做啥?拎回去。”母亲的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我实在没办法……”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这鸡蛋,我收下就是。钱的事,不用急,我不缺钱用。”
去了廖医生家里几次,母亲已欠了廖医生二十八元钱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里,母亲把家里惟一的一只母鸡带到廖医生家里了。可廖医生说啥也不肯收:“你这只鸡我哪能收?你家的盐钱都是从这鸡屁股里抠出来的。”母亲哀求:“廖医生,你就收下吧,你收下了,我心里好受些。”母亲说着声音变了调,泪水也尚下来了。廖医生执拗不过,说:“那好,我收下就是。但这鸡我不能白要,就算我买你的,十元钱,怎么样?”那时一只母鸡最多只卖四五元钱。母亲说:“这鸡不算钱,是我送给你补身子的。”可廖医生拿出十元钱,说:“这钱你拿着,我知道你用钱的地方多的是。欠我的钱,一点也不急,十年二十年后还都行。”母亲说啥也不接廖医生的钱。
母亲回到家,拆纸包给我煎药时,纸包里竟放着十元钱。母亲当晚去了廖医生家里,把十元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两天后,按廖医生吩咐,又该去他家。可母亲不想去,母亲问我:“你的腿好些了吗?”我说:“好多了,已能走路了。”我说着下了地,一走,腿钻心地痛,额上也沁出汗水。但我忍着。母亲说:“菩萨会保佑我们这样的苦命人。”
可这天,廖医生竟找上门了。廖医生见我的腿,把母亲狠狠训了一顿:“你是拿你儿子的腿开玩笑。如果你儿子的腿废,有你后悔的!”母亲不出声,只是默默地流泪。母亲烧了火,要给廖医生下面条。廖医生说他已吃了饭。
后来廖医生见我家门前的木槿花,惊喜地喊:“啊,你这里有这么多木槿花!”廖医生对母亲说:“这些木槿花都是钱,一两木槿花值两元钱。木槿花是味好中药,能治病。”
母亲不相信:“木槿花真能卖钱?”廖医生望着一脸惊喜的母亲说:“还能骗你不成?你摘了这些花卖给我。”母亲高兴地答应了。拿了篮子,把木槿花全摘下来了。廖医生拿称一称,竟有一斤。廖医生说:“好,你再不欠我的钱了。”下回,母亲驮着我去廖医生家时,就带一点木槿花去。
母亲不但不给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给母亲点钱。
不久,我的腿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很是伤心,买了冥纸冥香去了廖医生家,母亲哭得很伤心。廖医生的儿子告诉母亲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根本不能做中药!
母亲又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大恩人呀……”
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合眼前拉着我的手说:“儿呀,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
如今,每到夏天,母亲的坟墓周围就开满洁白的木槿花。成群的蝴蝶在木槿花上翩跹起舞,美如梦境。
1、第⑴段中,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2、以下是关于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作用。
⑴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母亲又一脸的阴云。

⑵母亲不出声,只是默默地流泪。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4、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参考答案:1.痛恨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作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让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2.⑴得知儿子的腿病治好,心里感到宽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⑵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去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3.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4.略)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短zn(  ) yng道(  ) 抛头l(  ) 澎pi(  ) 束f(  )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救亡图存  出生入死  泰然处之
B、不屈不挠  悲观厌恶  鸿燕传书
C、英勇无畏  浮想联篇  繁荣昌盛
D、严寒酷署  忧国忧民  日理万机
3、本文作者是  ,是为了纪念周恩来逝世      而写的。
4、填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
5、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请你从积累的知识中,讲述他某个方面的动人事迹。


6、根据你的理解,给下列文字中需着重朗读的词语加上着重号。
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二、同步解读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的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结着丰硕的果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7、文中划线句子有何含义?

8、找出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9、为什么说“把满腹的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


10、“四人帮”指由      、      、      、      等组成的反革命集团。
11、周恩来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品读下列诗句,说说诗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赞颂了周恩来的哪些优秀品质。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的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三、美文赏读
    活在人类的心里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荚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12.文章第1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13.第2段第一句话应如何理解?

14.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15.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回答问题。
(1)第4段对鲁迅的       和      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            ,也写出了北大莘莘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之情。
(2)第5、6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     ”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     的写法,表现鲁迅怎样的特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32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23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测试题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同步训练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18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7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6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19页)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检测练习题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6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导学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5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4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学案练习及答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堂实录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5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练习题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4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案
邓颖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文阅读
海棠花简介
有关海棠花的诗句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白杨礼赞》教案及练习
邓颖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mp3音频朗读
语文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3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反思
语文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白杨礼赞》教案及练习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3
《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草莓》同步检测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2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备课资料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同步练习1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ppt课件1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2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