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5



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
1.下面各组中加粗的字,全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
A.觉    不息
B.慰    跎岁月
C    难逢
D    一针
2.下列文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致  习贯  惭愧汗颜
B.功利  追溯  万古更新
C.斜晖  厮杀  光霁日明
D.迟钝  溘然  手足无错
3.下列句子中,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①可是人的对于________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________,特别暗淡。
③爱因斯坦说,他正在苦心推敲相对论的某些变化,他的退休决不会________这项工作。
[    ]
A.超越  忧郁  中断
B.超过  忧郁  中止
C.超越  忧伤  中止
D.超过  忧伤  中断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积重难返
B.在生活中达到了满意这本身是一种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C.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感同身受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D.他没有这样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赶来的大夫太难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年左右前濮水边上发生的一幕。
B.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C.所以他做的各种事,功利对于他有意义。
D.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出世而又入世的。
6.下列句子中,衔接得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吾浩然之气”的一句里看出。________经他解释,________。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________
①这种道德力量
②道德这种力量
③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④纯系外在的观察而产生
⑤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⑥也就是宣示孟子能做圣贤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武宗时,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亡作威福,郡县争赂之,凯免谴,饶①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傣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方史。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主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犹大人甔(d4n,坛子)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春夫、礼部尚书。
[]①饶:饶州路总管。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盗贼充斥  适:恰巧
B.失之责  申:申辨
C.至则风纪  厉:使……严明
D.时省臣田事  董:监督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累诸君也
竟发藏赈之
罪无所得
以余禄施族党
[    ]
A.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相同
9.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是
①长负直气②劭农兴学
[    ]
A.①长大后具有正直的品性②劝勉农民兴办学校
B.①长大后具有直爽的性格②劝勉农业生产,兴办学校
C.①长大后具有正直的品性②劝勉农业生产,兴办学校
D.①长大后具有直爽的性格②劝勉农民兴办学校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卜天璋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①河患遂弭②将中以危法③目之曰《中兴济治策》,皆中时病④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⑤饶独无有⑥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卜天璋提任饶州路总管时,本着听民自便、不加干扰的原则处理政事,致使饶州民心大悦,版籍为清。
B.卜天璋告老还乡后,把做官时攒下来的俸禄都帮助了族人和乡亲,他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感到平安喜乐。
C.郡县争赂省臣,卜天璋却不肯这样做,招致了省臣的忌恨,省臣想利用职权来诬陷他,判他的罪。
D.县里闹荒时,卜天璋要开仓赈救百姓,同僚们坚持不能发放,卜天璋虽然有所顾虑,最终还是发放存粮救济百姓。
三、(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12.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13.根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目的是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14.列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诗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但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15.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见,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第Ⅱ卷(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嵋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摘自2000225日《人民日报》)
16.“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王维”指什么?“心间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月辉”含义是什么?(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为什么?“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这里流露出一种什么思想?(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三段“才知道青少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这句话正好是对第二段的一句话进行阐释,找出第二段的这句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A.“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对第一段叙说的《山居秋暝》意义的照应。
B.第三段“涵育情操的‘胎盘’”,“胎盘”是借代手法,意思是养分。
C.第四段“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借喻,指物理学家。
D.“精神的明月清泉”是指甘于清贫,不为物累,永远保持独立人格,不断自我完善的高洁情怀。
E.文章结尾“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此话有精神上更超脱之意。
五、(27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虽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6分)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姮(h6n)娥:即嫦娥,传说是月宫仙女。
1)这道词词牌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1分)
2)“被白发欺人奈何”意思是________2分)
3)请简析这首词的主旨:________3分)
22.写出下列各诗词名句的下句(任选四句)(4分)
①新啼痕压旧啼痕,________。(王实甫《别情》)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杜甫《江山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⑤芳林新叶催陈叶,________。(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是诗以寄》)
23.下面是一则简讯,按要求作答。(4分)
本报讯  日前,北京四通教育科技公司与××附中、××中学等开发的“四通校长综合管理系统”、“四通万题改评系统”等软件,(    大大加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水平,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提、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好评。
①给简讯加一个醒目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括号处加一句话,使上下文意思贯通:__________________
③划横线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这个长句改为三个意思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或减少原句意。(6分)
有关医学专家鉴于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比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30%高出20%50%这一现象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切勿再滥用抗生素。
改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所写出的句子,抓住各季节的特色,写出三个句子。(6分)
春天,桃杏花开,绿杨莺啼,兴来时纵情放歌,爱的是这春的姹紫嫣红,勃勃生机!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60分)
26.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0年夏末的一天,王博士从大洋彼岸回到已经离别30年的家乡——某市郊农村。他急于想去看看当年自己曾日夜滚爬的那片棉田,去寻找当年自己亲手竖立的那块“千亩高产优质棉种植示范基地”的水泥牌……可如今,那片肥沃的土地已不再是种植棉花的基地了,那块水泥牌已不复存在了。如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琉璃瓦闪亮,水泥路笔直……看着那圈地的围墙上端端正正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醒目标语,王博士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B  6A  7B  8C  9C
10C  11D
12C(“重新发现”错)
13 D(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日”不是为了创设意境)
14BA“本身包含”错,C前三句写景,但最末一句点化,景中也透露了情,情与景是交融的,D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循环反复)
15D
16.(1)这里的“王维”就是下文说的“了却人间烦恼,看透红尘纷争”那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2)“月辉”是说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的高洁情怀。
17.(1)有古文功底。
2)消极遁世,或超脱避世。
18.“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
19AD
20.一个人通过学习后,才会感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教育别人时,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求学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执教的人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自己能努力图强向上。
21.(1)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引为吕叔潜赋
2)时间过得快,好像有意欺人,使我长出许多白头发来,这该怎么办呢?
3)表现了诗人有才干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愤懑和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理想和情怀。
22.①断肠人忆断肠人  ②犹抱琵琶半遮面
③只缘身在最高层  ④语不惊人死不休
⑤流水前波让后波
23.(1)四通与中学联手开发教育软件
2)应用后
3)“水平”删去,“效果”改成“效率”
24.(1)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已高达50%80%
2)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30%
3)鉴于此,有关医学专家忠告勿再滥用抗生素。
25.合乎要求即可。
26.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ppt课件
宁波市慈湖中学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测试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2)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2)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