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备课笔记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4


一、课文悟读
作家反映现实描绘生活时,对对象本身时而采取正面描写,在形似的基础上传神地写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时而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藏头露尾、若隐若现地描绘出那些难以描绘的、富于动态变化的对象特征,这两种写法,前者称之为“实写”,后者称之为“虚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虚实,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基本原理,而且是美学原理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虚与实互根互存,对立存在,因相辅相成而统一。就拿一个圆来说,“○”的外框是可见的,实实在在,而圆框内部是空且虚的,“○”的存在就是一种虚实的结合。如果没有外框,那也就没有了圆,这就叫互根互存,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正如庄子所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中国艺术表现,是虚和实辩证的统一。《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论述的重点在“虚”,即“虚灵的空间”、“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这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把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了,是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对人类艺术的特殊贡献。本文的思路是从“全”和“粹”说起,引出“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最后讲到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在于贯穿舞蹈精神,从高度概括的美学原则出发,结合各种艺术门类,一一加以具体阐述,最后从各种艺术的关系上,说明舞蹈动作对各种艺术表现的影响,把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称为舞蹈精神。文章论述“中国艺术”,而艺术包括各种门类,论述的思路顺着赵执信的话,由诗歌到绘画,由绘画到戏剧,由戏剧到书法,旁及建筑、印章。论述的重点,第一是戏剧,第二是绘画。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在诗歌创作上,是通过具有象征力量的一鳞一爪,显示龙的全体丰满的内容,“一粒沙里见世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在绘画艺术上,是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在舞台艺术上,是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二、亮点探究
1.课文所引赵执信《谈艺录》中的一段文字,指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试简析这三种看法,并指出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在什么地方。
探究学习:洪昇要求完整,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王士稹则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画出来就行了。赵执信则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要在全体中求精粹,离开了完整就谈不上精粹。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完整(即课文所谓“全”)与精粹(即课文所谓“粹”)的辩证关系。洪昇强调“全”,王士稹强调“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赵执信能够不失偏颇,兼顾“全”“粹”,正好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真境逼而神境生”,试以戏剧表演中的动作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学习:如京剧表演中的“过门”动作,就是通过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行动,逼真地表现出来的,达到“真境逼”,如身临其境,使人忘掉对戏剧布景的要求,以致“神境生”的。再如,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手执一马鞭,上下摆晃,做出的姿态便给人以骑马前行的感觉,若真的将一匹马牵到台上,岂不弄巧成拙。这样一来,真是真了,却扼杀了观众的想像,过于实在,诱发不出观众的联想与想像,又何来艺术的美感享受?“逼真”和“避真”,都需要实与虚的融合,只实不虚是不行的。
3. 文中指出:“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试再举几个绘画方面的例子,加以阐释,说明虚实是如何相生的。
探究学习:如我们所熟悉的《踏花归去马蹄香》,画者只画了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足以表现出骑马踏花的情景。然而,若是真画一个人骑着马践踏花丛,那不但失却了美感,失却了趣味,而且也表现不出那个“归”字的含义了。又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至于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4.文中说:“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结合这个句子在文段中的地位分析它属于观点还是属于材料?
探究学习:需要关注句子在主要观点与具体事例之间的桥梁作用。对于主要观点而言,它是材料,它与上文的绘画、书法事例处在同一层面上,共同支撑着主要观点;对于下面的材料“趟马”动作而言,它又确属理论上的分析概述,又属于观点。弄清它所处的地位,对于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段,意义重大。
5.作者说:“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结合自己对印章的认识,谈谈其中的虚实。
探究学习:治印,以着字处为实体,以其配字、偏旁、点画间的空隙为虚处。其一,治印讲究虚实的对立、调和、生发。其二,既要讲字画线条、偏旁实体的安排,又要注重于字画线条分割出的所有空间(诸如形态、部位、大小等)的安排;其三,既要讲究空间大分割块面的虚实顾盼,又要讲究包括每个小分割空间在内的全部的虚实顾盼。虚实之说,体现在线条处理上就是断而气连,晦而透明。这类有虚实的线条,表现为粗细有主次,节奏有轻重,表里有起伏。钤于平面纸上能产生出浮雕般的立体感、层次感。此外,一印刻就,在钤盖时要注意虚实的运用。初学钤印如同治印,只关注于文字实体,而忽视空间虚部。重实轻虚,是一大通病。其实,钤印时也应该实中见虚,如果唯恐印面不清晰,印泥丰而湿,用力实且重,则事与愿违,钤出的印蜕,势必会“逃掉”许多迷蒙空灵,可资玩味的东西。
三、选题设计
中国古典小说(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研究方法:
(1)理论准备。了解写作理论中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的基本思想。
(2)材料搜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寻找运用虚实写作手法的语言材料。如汉乐府《上邪》,唐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盂浩然的《春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的“宝钗论画”、第九十八回中的“绛珠魂归离恨天”等。
(3)分析综合。以理论为指导,以材料为依据,分析作品中的虚实手法属于哪种情况,并分析它的好处。
参读书目:
(1)张继缅《文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朱恩彬、周波主编《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齐大卫编著《美学引论新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王建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5)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朱伯石主编《现代写作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7)修龙恩《散文创作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
(8)周振甫《诗歌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9)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7月
(魏华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38页)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7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22页)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50页)
论述文选读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学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9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学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导学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及练习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8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说课稿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5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4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设计3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研究性学习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随堂练习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mp3音频朗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拓展训练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同步练习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7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5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解题指导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能力训练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4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解题指导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3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2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课件1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2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1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