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文言文复习 >>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03—05年宁德市质检、中考文言文阅读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1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03—05年宁德市质检、中考文言文阅读
   
   
   
   一、(2003年宁德市质检)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6分)
   语: 恃: 去:
   逮: 乃: 偿: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吾欲之南海”中“之”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A.水陆草木冬花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宋何罪之有 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选文中的穷和尚和匡衡能获得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二、(2003年宁德市中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文后要求作答。
   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
   1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辞母去 (2)或夜昏怠
   (3)辄以水沃面 (4)尝求古仁人之心
   (5)是进亦忧 (6)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下列句中的“之”与“或异二者之为”的“之”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辞母去,之南都 B.投诸渤海之尾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策之不以其道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大通六经之旨。(六经指《易》、《礼》、《乐》、《诗》、《书》、《春秋》,可不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针对范仲淹立志这件事,请你用精当的语言写一段评语(30字左右),然后用格言式的语言写下你自己的志向。
   (1)评范仲淹立志:
   
   (2)你自己的志向: 
   
   23.假设你是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有志青年,慕名去拜访被贬到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他又会怎样回答呢?请你根据上述情形写一段话。(可用现代汉语,也可用文言文表达,注意做到用语得体、富有新意,字数80个左右。)
   
   
   
   
   三、(2004年宁德市质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四、(2004年宁德市中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2005年宁德市非课改试验区质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20—23题。(14分)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千里马遇伯乐
   骥①服盐车上太行,漉汁②洒地,白汗交流,中坂迁延③,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④以幕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造于天,忻⑤伯乐之知己也。
   ①骥:千里马。②漉汁:嘴里吐出的白沫。③中坂迁延:在半山坡挣扎。④纻衣:麻衣。⑤忻:同“欣”,高兴。
   20、结合语句,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骥服盐车上太行( ) (4)伯乐遭之( )
   2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解纻衣以幕之。
   22、千里马本应驰骋疆场,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而甲文中的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乙文中的千里马“服盐车上太行”,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2分)
   
   23、读下列消息,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自已的感想(字数不超过80个)。(4分)
   21日上午,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改革开放以来作出来出章献的33名杰出人民教师,并向每位获奖教师奖励一部豪华顶级东南菱帅轿车。这是建国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人民教师的最高奖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出席了表彰仪式。他说:“这33位杰出教师,是福建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是福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功之臣。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33位杰出教师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三平’精神,现在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成为福建的精神,新时期福建的精神。”
   
   
   六、(2005年宁德市非课改试验区中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7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①,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②。或答人简杞③,少④不当意,必再三易之而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释:①率:标准。 ②苟且:马虎草率。 ③简杞:书信。 ④少:稍微。
   1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⑴遂七年不返。返:______________ ⑵妻跪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
   ⑶必再三易之而不厌。易:________ ⑷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益:___________
   18、用“ / ”标示下句的句中停顿。(最多标两处,2分)
   廉 者 不 受 嗟 来 之 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⑴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文征明习字》一文的大意。(3分)
   
   21、两篇短文都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此外,《乐羊子妻》一文还告诉人们要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参考答案】
   一、(2003年宁德市质检)1、语:告诉;恃:凭借、依靠;人去:距离 逮:及,达到,照到;乃:于是,就;偿:报酬,报偿。 2、B
   3、(1)人们立定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主人)把书借给他读,(匡衡)于是就成为一个大学间家言
   4、学生能从事在人为、树立远大理想、爱学习、善于创造有利条件、不怕困难、勇于奋斗、自强不息、意志顽强等方面回答均可。
   二、(2003年宁德市中考)19.(1)离开(2)有时(3)就,总是(4)曾经(5)即指“居庙堂之高”或“在朝廷做官”(6)无,没有,少了20. B 21.(1)于是精通六经的要旨。(“旨’,也可以译作:要义、指要、旨要。)(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2.(1)只要能围绕立志这个话题来写,语言表达清楚即可。(2)语言精练,能表达老先生的志向即可,若借用名言表达也可。
   三、(2004年宁德市质检)19、C(3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四、(2004年宁德市中考)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五、(2005年宁德市非课改试验区质检)20.(1)同“饲”,喂。 (2)用鞭子打。 (3)拉。 (4)它,代词,指代千里马。
   21.(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伯乐)脱下麻大衣把它披在千里马身上。
   22. 其真不知马也!
   23.能围绕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激励人才,要为人才的贡献创造条件等内容展开谈,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对比论述,可评满分。
   六、(2005年宁德市非课改试验区中考)17、(4分) ⑴返:返回、回家、回来 ⑵故:原因、缘由 ⑶易:改变、改写 ⑷益:更加
   18、(2分)下列两种断法都可得满分,其余不给分。
   廉者/ 不受嗟来之食 或 廉者 / 不受 / 嗟来之食
   19、(4分)每小题2分。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⑵您积累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20、(3分)内容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不足者酌情扣分。
   示例:文征明坚持认真书写,越到老年,书法水平越高。
   21、(4分)每年2分,意对即可。
   示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 拾金不昧、不贪钱财、为人正直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整合(按内容分类)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济南市2022年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届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1年中考“课内+课外”比较阅读67卷
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况钟传、夏日学书说、庄周家贫)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多义词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十个方法
2022年青岛市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2018各地中考试题精选78套——文言文阅读
2021年上海市中考二模文言文汇编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二)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1年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
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中考文言文断句类解题指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分类及人物品质概括
初中文言实词填空练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21套)
2021年山东省中考语文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初三语文中考古文26篇重点复习讲义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考试范围:古诗文背写篇目(部编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人物形象(一)
2021届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汇编:文言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传统美德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治国谋略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及实词总结一览表
七—九年级古今异义字表
七—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中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ppt课件(79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x课件(38页)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初三文言文常用虚词简表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初中文言文笔记必记
齐之国氏大富阅读试卷讲评ppt课件
历年北京中考文言文汇编(2005-2020年)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